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章 Chapter3

關燈
第3章 Chapter3

========================

Chapter3

班納特家以前沒請過家庭教師。

五個女兒的啟蒙教育都由班納特先生完成,教得很簡單,讓她們把日常英語與基礎禮儀學會就好。

隨著女兒們年齡增長,放任她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事。想多讀書就讀,不想讀書也隨意。

去年元旦,布蘭度建議請一兩位家庭教師去朗博恩,更好地培養姐妹的興趣愛好或一技之長。

班納特先生答應了,也沒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

去年三月請了第一位家庭教師。

那位教了兩個月後被律師找上門,她被告知有一筆一萬英鎊的遺產能繼承,就辭職了。

去年七月請來第二位家庭教師。

這次教了兩個半月,被本以為在海難中喪生的未婚夫找上了門。未婚夫幸運獲救,康覆後就返回英國尋找愛人完成婚約。順理成章,這個家教辭職結婚去了。

班納特先生:“今年二月,又請了一位家庭教師常住家中。艾莎·普洛默,21歲,她的父親早逝,從倫敦附近的惠普女子學校畢業,一所教會資助的慈善學校。她擅長鋼琴、針線編織,還懂一些園藝。”

這三位女性家庭教師能反映出這個行業在當今英國的普遍情況。

總有些女孩出身良好,是社會認為的淑女,無奈生活逐漸落魄。

比如父親早逝或家庭投資失敗而家道中落;比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足夠的嫁妝,無法嫁給同階層男性。

即將進入19世紀30年代,英國社會的大多數人仍然認為好人家的女兒不用出門工作。

所謂好人家指的就是貴族豪紳,以及自持身份的鄉紳有產階級。

女性出賣勞動力就淪為仆從,但一些未婚淑女為生計必須找工作,家庭教師與學校老師就是勉勉強強的體面工作。

名義上,家教不是仆從,實際情況就要因人而異了。因雇主家庭成員的態度,家教在薪資與精神上的待遇都不一樣。

班納特家沒有虧待家教,而艾莎要負責五個孩子的教育。

家教一般教授的內容是社會認為女性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藝,比如禮儀、文法、音樂、繪畫、舞蹈、家政、針線等等。

至於學術研究,至今還被認為與女性無關。

艾莎教班納特五姐妹。

簡,在1808年出生,是班納特家的第一個孩子,今年21歲。伊麗莎白19歲,瑪麗17歲。

班納特太太生了四女兒之後,一度身體受損。沒想到後來又有了兩個孩子,就是今年13歲的凱瑟琳與12歲的莉迪亞。

家教請了,教也教了,不代表誰都能學好。

當下,班納特先生有口難開,正因他了解內情但沒有去管。想著要怎麽講,就聽妻子忍不住先搶答了。

“艾莎教得不錯。”

班納特太太搶話了,覺得這個話題自己能聊。比起不管事只負責出錢的丈夫,她看過家教怎麽給孩子們上課。

“簡和前面的兩個妹妹大了,有她們自己想學的內容,遇上不懂的會去問艾莎。簡對園藝感興趣,可以把好幾種花種活了。”

班納特太太更是炫耀地表示:“別看莉迪亞與凱瑟琳的年紀還小,她們學得認真,現在能彈奏動聽的鋼琴曲!”

布蘭度聞言,露出了真誠欣喜的微笑。

“這樣真好。等我返回朗博恩,不必擔憂因為與妹妹們相處甚少而生疏尷尬。鋼琴會是很好的聊天切入點,謝謝母親為我提供這個消息。”

“呃?啊!”

班納特太太正欲多誇獎小女兒幾句,猝不及防聽到布蘭度的話,她的後脖子仿佛被猛地塞了一塊冰,叫她冷得直打寒顫。

莉迪亞與凱瑟琳有認真學琴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班納特太太習慣性偏疼小女兒,不覺得莉迪亞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學習態度有問題,時不時吹噓她學得好。

此刻回過神來。自己吹出去的大話被人信了,而且自己還成了擔保人。一旦布蘭度回家就會發現真相,到時候自己會被迅速打臉。

做人可以厚臉皮一些。

班納特太太在四女兒面前卻一直沒有底氣。

如果像伊麗莎白直接指出做母親的偏心,自己反而能胡攪蠻纏,偏偏布蘭度如此真誠地在誇讚她。

現在怎麽辦?自己把自己架在半空了。

話說進入斯卡伯勒,短短十小時,她的情緒忽上忽下。

一會被浪漫感動到暈乎,一會傷心地差點哭了,一會一句話堵在了嗓子眼。

班納特太太:她脆弱的神經啊!真受不住這樣的刺激。

布蘭度真的聽信班納特太太的話嗎?

當然不。

近兩年的絕大多數時間,她經歷著不可言說的靈魂與軀體地獄級痛苦融合,直到在兩個月前才徹底康覆。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抓緊一切時間高強度學習。事有輕重緩急,她沒空去朗博恩。

因此,自穿越以來只和五姐妹見過一次,是今年元旦相處了十天。

去年元旦本來全家要相聚,但凱瑟琳在出發前突發嚴重腹瀉,等她緩過來後也不宜長途旅途。

班納特夫婦臨時變更出行計劃,讓年長的姐姐們留下照顧妹妹,只有夫妻倆來到斯卡伯勒鎮。

再說早前班納特夫婦特意叮囑讓五姐妹不要打擾在海濱治病的“兄弟”。原主神智有礙,只學會了簡單讀寫,一旦回信就會暴露病情。

夫妻倆不願讓家庭頭號秘密外洩,擔憂孩子們一不小心說漏嘴,索性一開始就別聯系。

當布蘭度穿越而來,讓“小班納特先生”恢覆了智力。

兩年前,班納特夫婦把好消息告訴家中五個孩子,也就不管幾個孩子是否通信了。

布蘭度先後收到了來自簡的信23封、伊麗莎白的信15封。今年元旦見面之後,瑪麗寄來5封信。

如此一來,即便僅僅相處了十天,這些信件足以讓她大致了解姐妹們的近況。

簡的信,在布蘭度清醒後的第一個月就寄來了,幾乎每月一封。內容概括起來一句話——家中所有人都很好。

不見她對於家庭成員有一絲不滿,她看所有人都看優點,和誰都沒矛盾沖突。

字裏行間能發現她的性情柔和善良,又慣於掩藏喜怒哀樂,一直保持冷靜的態度。

對於家教艾莎,簡認為她教的園藝很有趣,能與自然親近令人愉悅。

伊麗莎白與大姐的性情不能說截然相反,也有很大不同。

她自信大膽,對這個時代定義的完美淑女標準持懷疑態度。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更敢於直言不滿。

伊麗莎白敢直說母親的不公平,一直偏心小女兒,更會直述母親縱容妹妹凱瑟琳與莉迪亞的任性驕縱。

那兩個妹妹上課開小差是常有的事,彈琴練得磕磕絆絆,文法學得馬馬虎虎,但班納特太太就覺得孩子還小已經很不錯了。

母親的偏心不只於此。

舉個例子,五個女兒每年都會定期做新裙子。莉迪亞喜歡漂亮衣服,每次只要向母親撒嬌就會被允許多添置一條裙子。

那種時候,伊麗莎白如果講一句母親做事應該公平,要買就讓五姐妹一起買,情況會急轉直下。

原本班納特太太笑著答應給小女兒多買一條新裙子,沒有一句抱怨。

在聽到二女兒的話後,她的臉色瞬間晴轉多雲,開始絮叨她的神經又痛了,要養女兒真不容易等等。

類似情況時有發生。

哪怕最後是五姐妹有了一樣數量的新裙子,但只要不瞎都能看得出來母親對女兒們的態度不同。

當然,家中也有伊麗莎白喜歡的人,喜歡大姐簡的溫柔,也喜歡父親的學識。

對於家教艾莎的到來,談不上滿意與否。既感謝艾莎教導的禮儀,認同這方面她的能力不錯,但也認為她在別的學識方面有所不足。

艾莎的閱讀量比班納特先生差遠了,班納特家書房裏的書,她有很多都沒聽說過。

不過,伊麗莎白承認艾莎鋼琴彈得好,而不只彈琴好,性格也謙虛。

不會像三妹瑪麗,學會了一首曲子就要迫不及待地在人前展示。偏偏有些時候,瑪麗著急展示又會彈錯音調。

布蘭度看了來信,沒有以此認定那是班納特家的全部真實情況。

首先謝謝伊麗莎白願意說出真話,能講出她認為其他人有什麽缺點,也算顯示出對“弟弟”的親近。

不過,眼見不一定為實,人難免會有偏見。或該說,要看到表象之下的深層原因才行。

比如說瑪麗為什麽喜歡迫不及待展示琴技?是一味地賣弄才藝嗎?

布蘭度見過班納特一家人,瑪麗相貌在一群美人中顯得最普通。

瑪麗又是夫婦倆的第三個孩子,不像簡與伊麗莎白接受了父親幾年的悉心教導,也不似凱瑟琳與莉迪亞有母親的一些偏愛,她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相貌普通外加被忽視,這種童年讓瑪麗想要在人前表現自己的才藝,就是內心渴望獲得關註。

某些方面,原主與瑪麗相似。

原主被送到海濱小鎮,哪怕在錢財上沒有被虧待,但是親情上嚴重缺失,某種程度也是被放棄了。

瑪麗之前沒寄信來斯卡伯勒,直到今年元旦見了面,就保持著每月一封的頻率通信,每次來信都非常厚。

寫她辛苦練琴的細節,寫她讀著大部頭冗長的神學書,以及表述讀書感悟到的一大串道理,還問“弟弟”有沒有推薦書籍。

布蘭度清楚這位三姐有些自卑,所以才會在年初感覺到自己的溫和態度後才邁出了接觸的腳步。

一旦瑪麗開始寄信,就想一股腦地把她能說的話都講出來,是因為家中沒其他人會聽,也是要找一個人證明她也能有閃光點。

布蘭度不認為瑪麗做錯了。哪怕她在最開始兩個月的信中寫的神學讀後感內容多數都在生搬硬套,行文用詞罕有真情實感。就像讓人嚼了一塊沒味道的臘肉,但不能一味居高臨下地批判她學問不好。

學得不夠好。可能是能力問題,可能是態度問題,也會是環境問題。

這事不能責怪家教艾莎,大部頭的神學解讀不屬於女子必備的通俗才藝,聘用她時就沒提出這方面的任職要求。

如果要找一個人來負責,必是班納特先生。

作為父親有一屋子的書,聽起來學識不錯,為什麽不能指點沈迷讀書的三女兒呢?他又不工作,一點也不忙,躲什麽清閑!

布蘭度當作看不到班納特太太自作自受的憋悶,而把問題拋給班納特先生不讓他繼續隱身。

“父親,您知道的,之前我給瑪麗寄了一些書,她收到了嗎?”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沒頭沒尾。說的是家教,怎麽突然扯到寄書?

班納特先生的神色卻更不自然,他知道為什麽有此一問。

妻子偏心小女兒的大話張口就來,不想一想布蘭度是不是知道內幕。

兩地時有通信,沒有特意瞞著誰。按照伊麗莎白的性格,一定會把真話對布蘭度說出來。

眼下,布蘭度借著送書的問題幾乎將真相攤到桌面上——她與姐姐有過書信往來,別把她當傻子哄!

再說布蘭度給瑪麗的書在今年三月末寄到。

內容很豐富,從數學到文學,卻沒有前些年瑪麗一直在看的晦澀冗長的神學書。

班納特先生知道瑪麗收了哪些書,可他沒想過悉心教導三女兒。他也沒遇上過三女兒主動詢問,就把這件事拋在一旁了。

“書寄到了。”

班納特先生沒法回答瑪麗的學習進度,只能轉移話題說起班納特太太的事。

“布蘭度,你母親剛剛誇大其詞了,她有時甚至覺得莉迪亞是朗博恩鎮彈琴第一人。這其實是母親看孩子覺得哪裏都好的錯覺,和真實情況不符。”

這番話讓班納特太太終於找到了臺階,難得沒和丈夫唱反調。

她立刻說:“你父親說得對。其實,莉迪亞與凱瑟琳才練琴沒幾個月,可能還沒弄清楚是不是真的喜歡鋼琴。”

第二次了。

班納特先生聽到妻子今天第二次在稱呼時將小女兒莉迪亞放在五女兒凱瑟琳之前,無意中表明了她的親近偏向。

再想之前的那番話,妻子提到了大女兒簡,而後用“前面的兩個妹妹”代指了伊麗莎白與瑪麗,把不喜與無視都放在了稱呼裏。

班納特先生冒出一頭虛汗。

既然布蘭度能通過細節發現父母喜歡的花卉與茶葉,勢必也能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用詞發現家裏姐妹的處境差異。

一家人算不上和睦,不是每個人的性情都很美好,家裏一地雞毛的真相已經昭然若揭。

此時,就聽休謨補了一刀。

“不喜歡鋼琴沒問題,發展別的一技之長,比如擅於理賬也行。這個時代奉行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謂真理,說什麽「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似乎女人嫁了有錢人就萬事不愁。

有錢人是要娶太太,但別忘了已婚女性婚後在法律上沒有財產權。妻子一點本事也沒有,那就是賭丈夫的責任心。人,十賭九輸。”

班納特先生:總覺得被罵沒責任心。

布蘭度瞧著班納特先生。

這位作為父親與丈夫還是有一點責任心的,比如沒有搞出情婦,但他的責任心也不多。

班納特太太的關註點卻偏了,休謨說不學鋼琴學理賬也不錯。上帝啊!難道要莉迪亞學這個?

自己嫁到朗博恩二十二年,從來沒弄懂過那些賬目收支。莉迪亞最像自己,學會的可能性太低了。

這樣想一想,她再看向班納特先生時反而生出一股柔情。丈夫還是很好的,從來不會用賬本把她的腦子攪拌成一缸膠水。

班納特先生對上妻子突如其來的溫柔眼神,他很久沒有收到這樣的眼神了,但沒多少感動,反倒泛起一身雞皮疙瘩。

上帝啊!您如此仁慈,為什麽沒有賜給每個人看場合做事的技能。現在是含情脈脈的時候嗎!誰都好,說點什麽打破古怪氣氛吧!

布蘭度似乎很體貼地適時提問:“父親,一周前議會改革了,您聽說了吧?”

班納特先生:?

不解,搖頭。

他不知道議會改革。而且現在不是在說教育嗎?話題為什麽一下子跳到很遙遠的議會上了?

眼下,明明如他所願因妻子而起的古怪氣氛被打破了,卻叫他更一頭霧水。

班納特先生發現跟不上布蘭度的節奏,自己的腦子受到了一點點挑戰。

他是該懷疑布蘭度並不是貼心解圍,還是該慶幸自己沒有受到億點點挑戰?

--------------------

關於女性家教,在整個十九世紀的地位是不斷下降趨勢。

原本只有貴族與有產階級請家教,隨著工業革命在英國展開,興起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大,這些家庭也開始請家教。家教這個職位的貴族配置光環消失。

另外,1830年起的教育改革,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讓英國高等教育與大眾教育的授課內容發生變化,而且學校數量增多。

女子寄宿學校,也從原來的教授傳統藝能變成了增加自然科學課程,這也給後來的女性進入大學學習打下基礎。

學齡孩子不論男女,更多人能去學校上課,那更擠壓了家教的就業空間,所以家教的薪資也就越來越低。

另,當時英國家庭請家教,主要是給女孩找。男孩也有請家教,可到了十歲左右就能考慮選擇公學,而男性公學的數量遠超女校。

具體可見:《揭示英才教育的秘訣——英國公學研究》,原青林·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